开启钥匙政报首施四把数字香港协会为特未来策告献金融
在香港这座国际金融中心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,2023年特首施政报告公开征集意见的窗口期显得尤为重要。作为深耕数字经济领域的观察者,我注意到香港Web3.0协会这次提出的建议可谓切中要害,既展现了行业的前瞻性,又体现了务实精神。
区块链基建:要"快"更要"稳"
提起Web3.0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区块链。但说实话,现有的公链就像是一条条还没完全修好的高速公路——车速上不去、收费站不统一、时不时还有安全隐患。协会会长陈德霖先生建议建设的开放许可链方案很接地气,就像邀请信誉良好的银行、科技公司和监管机构一起当"道路养护工",既保证了速度,又确保不会"翻车"。
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们准备组建技术小组的构想。这就像是给香港的数字基建装上了"自主研发引擎",不再是简单照搬国外方案。想想看,要是未来香港能拥有自己的区块链底层技术,那在国际数字金融领域的议价能力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人才困境:一场不能输的"抢人大战"
说到Web3.0人才,真是让人又爱又愁。去年参加一个区块链论坛时,听到不少企业抱怨:高薪都招不到懂智能合约开发的专业人才。这次协会建议政府资助培训课程,简直就是及时雨。
我特别认同要从大学就开始培养的观点。记得去年港大开设的数字金融课程,报名学生挤破了头。这说明年轻人对这块的热情很高,关键是我们的教育体系要跟上。建议不仅能培养技术人才,还要培养懂监管、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,这才是香港的优势所在。
稳定币:数字经济的"定海神针"
谈到稳定币,就不得不提去年某国际稳定币暴跌引发的连锁反应。香港如果能推出受监管、有公信力的稳定币,就像给波涛汹涌的加密市场扔下一个"稳定锚"。协会建议加快立法进程很关键,毕竟在新兴领域,谁先制定规则谁就掌握了话语权。
我观察到新加坡、日本都在加紧布局,香港这次要是能抢得先机,说不定能复制当年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成功经验。毕竟背靠祖国大陆的市场,香港在稳定币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跨部门协作:打破"信息孤岛"
最后这条建议可谓直击痛点。数字资产涉及金管局、证监会、创新科技署等多个部门,就像是一个需要多方配合的交响乐团。以前经常出现各部门政策步调不一致的情况,让从业者无所适从。
建议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的想法很有建设性。我在采访中了解到,很多金融科技企业最头疼的就是合规成本太高。如果政府能建立统一协调机制,不仅能让企业少走弯路,也能提升监管效率。
香港Web3.0协会这些建议,让我想起20年前香港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时的情景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但机会稍纵即逝。在全球数字经济竞赛中,香港已经拿到了入场券,现在需要的是更果断的行动。期待特首施政报告能采纳这些建议,让香港在新一轮数字革命中继续领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