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题用,用这样丈量真心矛盾双脚破解华能化解问题集团发展
华能集团这样破解发展难题:用双脚丈量问题,用真心化解矛盾
说实话,这些年走访过不少央企,但像华能这样把调查研究做到如此接地气的不多见。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我注意到华能系统的做法特别值得说道说道——他们把调研真正当成了破解发展难题的"金钥匙",而不是走过场的"花架子"。
记得有一次和燃料公司的老张聊天,他给我看他们的调研清单时我真心佩服:5个课题个个切中要害。从"船舶'微腐败'"到"劳动防护",每项都是基层员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。更难得的是,他们不是坐在办公室拍脑袋想出来的,而是领导班子分工带队,在码头上和船员一起吃住一周才确定的选题。
说起调研,鹤岗电厂的老李给我讲了个故事。为了找准企业盈利的突破口,他们班子成员把办公桌搬到了生产车间,白天跟班作业,晚上开"诸葛亮会"。这种"沉浸式"调研持续了整整一个月,最终梳理出的6个方向,连一线工人都说"说到心坎上了"。
福州电厂的做法更让人眼前一亮。他们搞的"五步工作法"——听、看、问、拍、议,简单却实用。有一次我去参观,正赶上厂长戴着安全帽在锅炉房里跟工人开现场会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把集中供热项目的瓶颈问题讨论得明明白白。这种调研,想不出实效都难。
最让我触动的是澜沧江公司的"四个一"模式。121个调研项目不是走马观花,而是像老中医把脉一样,一个方子解决一类问题。去年他们通过调研发现的仓储安全隐患,不仅解决了眼前问题,还形成了一套长效机制。这种由点到面的解题思路,值得很多企业学习。
说到办实事,不得不提嘉陵江公司的做法。他们班子成员专程跑到凉山州"取经",又邀请地方政府和企业一起"会诊"。这种既"沉下去"又"请上来"的调研方式,让新能源发展的思路豁然开朗。而康定公司在海拔4000米的光伏项目现场办公的场景,更是诠释了什么叫做"用脚步丈量责任"。
说实话,在这个追求短平快的时代,能像华能这样扎扎实实做调研的企业真不多见。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:好的调研不是看报告有多厚,而是看问题解决了多少;不是看形式有多新,而是看群众获得了多少实惠。或许,这就是主题教育最生动的实践注脚。